Cc time gif
Banner app copy
Yearend1200x200

心系家乡 众志成城——记川龙中华学校和本头公庙( 上 )

柬中之声
记者:
作者:杨豪
2024年3月25日 15:11

作者:杨豪

2024年3月24,农历甲辰年二月十五日,桔井省川龙县川龙市显得特别热闹。

这天是星期日,学校本来没有上课,但人来人往,而且有不少人,似乎有点陌生,大家都面露笑容互打招呼,不管哪一人先开口,另一人总是恍然“哦”的一声,这是因为他们多年不遇,容颜有变而乡音未改,依稀之间,一听到声音,就确定了“你是某某”。

今天,川龙有大喜事,举行本头公庙新庙落成 ,福德神像移驾上供仪式,许多远居海外的川龙人回来参加,“托本头公的福”,久别的乡亲相逢了!

川龙海内外热心乡亲和友人集资兴建的本头公庙,锣鼓喧天,醒狮欢舞!表达川龙人的信仰和愿望:愿川龙合境平安,愿柬埔寨王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愿战争不再,世界和平!

川龙地处柬埔寨东北部湄公河中游大转弯和支流川龙溪汇入处,河溪水流量大,土地肥沃,山林茂密,农林渔副,物产丰富,吸引大量居民包括华侨华人聚居,较早形成市镇。

大面积的稻田和竹林、木材,是当年中国专家将中援造纸厂厂址选在川龙的原因:稻草、竹木是造纸的最佳原料,川龙溪、湄公河是运载原料和产品的最佳途径。

可惜偌大的造纸厂,在战火中被美伪轰炸机毁成一片废墟,只剩一座高高的、耐火砖砌成的烟囱,耸立依旧,向人们无言地诉说当年日夜机器运转的繁忙和战争的罪恶与残酷。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援建的桔井省川龙市造纸厂。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援建的桔井省川龙市造纸厂。

川龙华侨华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华侨公立中华学校估计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没有确切的记录资料可查阅,但有一件事可以参照:中华学校是我的母校,1947年我在那里读一年级,而该校当时已有多届小学毕业生,也就是说,中华学校肯定是193?年、或再早些192?、191?年开办的。

川龙人不仅让子女在本地读完小学 ,还积极让子女到外地升学,上桔井、下金边、去西贡、回祖国,因此,华人文化氛围浓厚。

1970年柬内战爆发后.柬埔寨所谓“解放区”的华文学校较迟停课,得到两年特殊发展的机会,川龙中华学校在战火中继续上课,并增加班级。开办至初中二年级班,让很多热爱华文的青少年得以多读几年书。当时聘请柬埔寨华文教育界颇有盛名的张德祥任校长之职,他经验丰富、工作认真、为人谦和、以身作则,很受学生和同事、家长、校董的尊重,学校办得十分出色。

一直至1975年,“解放区”的华校也摆不脱关门的命运,柬埔寨华文教育完全断层。

1992年,柬华理事总会成立后,各省市华侨华人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柬华分会,推动华校复课,整修华人庙宇、公墓,恢复传统信仰,举行拜神、扫墓祭祖仪式。

川龙人不甘落后,也在争取,从川龙柬华理事分会首任会长官锦辉起,开始筹备建校;之后,周崇炎和李作雄等全体理事和已定居金边的彭宗贤(已故)、苏文忠、李锺成等等,不辞辛劳,奔走募捐,在海内外热心人士支持下,在中国驻柬大使馆和柬华理事总会关怀帮助下,1998年建成中华学校新校舍,后来又有谢月良女士及家人慷慨解囊,捐建一座有十间教室的新楼,停顿二十余年的川龙中华学校,重放光彩。

(有关中华学校新校舍重建委员会和有功人士、捐欵人士芳名,学校内有光荣榜、芳名榜,我未能全录,敬请所有热心人士谅宥。)

现在,中华学校有20间教室,一个小礼堂,一个水泥地面篮球场,学生800多名,中文、柬文、英文教师27位,校长是川龙出生、川龙就学,川龙成长的萧应芳;中文教师中有5位来自祖国外派和援教,学生不仅有在地的,还有附近以至湄公河对岸村镇来的。

中华学校能有如此成绩,一是海内外川龙人心系家乡,关心参与,众志成城,解决校舍问题。

二是办学目的明确,中柬英多语,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孩子,巴不得快点完成学业,参加社会工作。

川龙人很高兴,他们的家乡在进步,他们的中华学校在进步 !

今天,他们又来庆祝本头公新庙落成,福德正神移驾上供 。


广告
Cc time w 1500 x h 600 p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