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湄沙
近日,吴哥窟发生一起雷击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起罕见的自然灾害虽然发生得突然,但也暴露出景区在游客安全防范方面仍存在漏洞。
事发一周后,洪玛耐总理在5月23日内阁会议上指示,文化艺术部和管理吴哥古迹的仙女机构与暹粒省政府合作,重新评估并扩建吴哥景区的防雷系统,确保游客在雨季期间的安全。这项措施虽然来得有些“事后”,但依然值得肯定。
吴哥窟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到来的同时,也意味着景区必须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防雷、防滑,这些都应该是旅游景区的“基本配置”。但从此次雷击事故来看,一些基础的安全设施仍存在小漏洞。
事故发生后,民间舆论出现分歧。有的人呼吁应如实公开事故信息,有的人则担心影响旅游形象。这其实反映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在保护形象与回应民意之间找到平衡?其实很简单,承认问题、及时补救、透明沟通,比回避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赢得公众信任。
雷击虽然是天灾,但不是不能防。设置避雷针、加强预警、做好游客引导,这些措施并不难实现。正如那句老话:“预防胜于治疗”,安全问题不能总是等到出事才引起重视。
吴哥窟的这起事件,也提醒其他旅游景区,不要因为平时风平浪静就掉以轻心。尤其在雨季频繁、雷电活跃的时段,更应该主动检查并完善防灾系统。
没有任何一个景区可以“绝对安全”,但有责任的景区,会尽最大努力减少风险、保护游客。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份经验,也是一种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