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豪
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棉湖亲人,我和老伴坐了两个多钟头飞机,到了常州奔牛机场,开始探亲之旅的“下集”。
常州,我第二次来,老伴则已经是第三次。
她的大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响应祖国号召,和一批同学回国升学,之后和国内美女恋爱结婚,又获政府分配工作,落户常州,一住几十年,从基层小职员开始.埋头苦干,最后任部门主任之职。
提起第一次,老伴记忆犹新,心有余悸:2002年,她思兄情切,想回去看一看,我有职在身,不能请假。她坐飞机到广州后坐火车去常州。那时候没有高铁,绿皮火车又慢又颠簸,坐长途硬席很辛苦,小腿都浮肿了。下车时天已黑,又恰好下大雨,她拉着旅行箱,在一处路沿绊了一跤,跌伤了脚,又痛又急又累又冷又饿,狼狈不堪。
凭着识中文,会说普通话,她拿着记有大哥地址的小纸片,逢人就问,终于找到大哥家。因为事先没有通知,一进门,大哥吓了一跳。当然,“天上掉下个亲妹妹”,高兴不在话下。
大嫂也是一个敢闯的人,见到这么一个单枪匹马、几千公里远来的勇敢的弟妹,很投缘,急忙为她清理伤口,喷云南白药,找件寒衣给她穿,弄食物。幸而伤势不重,两三天后也就基本好了。
2018年,我第一次、老伴第二次到常州。那时中国交通已大有进步,坐高铁又快又舒适,二人同行,互相照顾,轻松得多了。可惜大哥已逝,我无缘一晤。大嫂和她儿子、儿媳、孙儿,十分亲切地接待我们。
我不曾见过大哥,只看过他的照片。我知道大哥是一个爱国华侨,爱祖国,爱柬埔寨,他临终遗愿是把他的骨灰撒在澜沧江,让他顺流到第二故乡去。
现在,五年之后,我们再来一次,到大哥在祖国的家,受到大嫂一家三代四人,更热情的“升级版”接待,使我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因为,“家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大的家”,没有国的富强,哪来家的幸福?
侄儿开车到机场接我们,一上车,就递给我们二块热乎乎的常州非遗特产“常州大麻饼”,说,一定饿了,先垫垫肚子。又说,机场离市区较远,今晚安排就近食宿,明天才搬去市区离我们家近的较好的宾馆。
他对我们的行程了解得很清楚,想得十分周到。其实我们原本打算仍乘高铁,他知道后,建议我们的乘飞机,并代我们网购机票。他说潮汕到常州机票和高铁票价钱差不多,却能少些乘车劳顿、多些相聚的时间。
这和侄儿的职业有关。他是做设计咨询相关工作的,常常要现场考察,要多方了解,因此要到处跑,知道去什么地方用什么交通工具最好。经过多年实践磨炼,他已具相当经验。
我们这次从广州到普宁的高铁票,从潮汕到常州的飞机票。从常州到广州的飞机票,全是他代为网上预订的。
祖国基础建设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便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三次到常州的过程,和大嫂一家人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我们在常州三天三晚 ,除了第一晚侄儿谠怕我们太累,安排住机场不远的旅店,接下来两天就住“中吴宾館”。这宾馆岂止是“较好”,是“很好”:外观简朴庄重大气,内部装修非常讲究。或许是要配合常州古运河的“水文化”吧,大堂造了一个水池,假山、花草、流水,十分雅緻,酒吧周围一圈清水,后花园有个国宾区,更是亭台花木,小桥流水,碧波荡漾,倒映远楼近舍,有“世外桃源”的韵味。我们住的房间,一打开窗帘,就可见此美景,而且方位恰好能看到日出。
房间里的装修和用品都很高档,连落地窗窗帘都是电动的,卫生清洁更无可挑剔。宾馆的自助早餐,从早上六点半至十点,中、西、日各式各样食品饮料,可说应有尽有。住客只需报个房号可以随时入座,各取所需。
时隔五年,大嫂一家人的生活也大大进步了。大嫂已经走出失去大哥的阴影,显得“更年轻”,笑口常开。她完全有理由笑:她的儿子、儿媳都很优秀,有成就,孙子已长大,有自己喜爱的职业。三人都都孝顺,她自己每月有八千元退休金使用,已是“小康”水平。
几天相聚。大嫂最兴奋,总是滔滔不绝,讲述她自己和一家人的趣事.特别讲她和大哥当年的恋爱史,毫不掩饰地对我们说,我一个大美女,好相貌好身材,当年追我的人可以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我为了读书,在上海住学校宿舍,不少同学是富家少爷,有独立花园洋房,天天来我面前献殷勤,我却看上我对窗的你们的大哥,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学生:他总是在远远地看着,微微地笑,我认准了:我要他!……她就像在讲地方戏剧的才子佳人戏。她的激情回忆,常常引得大家忍不住跟着笑。侄媳说,妈妈的这些事,我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
侄媳,我们五年前见过,只看到她的端庄秀丽,这次知道她美丽之外的能干。她在常州国企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要开会、加班。我们来了,她想多陪我们,却身不由已,不过天天通过电话,告诉侄儿说带我们去这个那个地方,或用餐或喝下午茶。这些地方,大都是她管理范围之内,她了解什么是最好最舒适的。
侄媳特地安排在一家大餐厅为我们设个“欢迎宴会”,地点和菜品都很高贵,服务员更是礼貌周到。开席前摄影留念,服务员代我们拍视频,大家轮着发表感言,仪式感十足,我们参观了常州文化广场。这是新建不久的常州人民文化生活中心,场地很宽阔,是名副其实的广场,主体建筑高大雄伟,远远望去“似曾相识”,有江南石拱桥的痕影。侄儿说,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很热闹:
我们游览有文化遗产价值的“青果巷”,古色古香。这里号称“江南名士第一巷”,小巷中的小房小屋,曾住过很多文化名人,我学识有限,知道的只有二位:中国古典名著《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在常州几天,恰好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我们二个热带来客有点吃不消,侄媳也想到了,安排我们到青果巷一间“茶道”去小坐,品茶聊天。那里靠着古运河,独立包廂中有供暧空调,环境幽静,喝茶小食话家常,实在是享受亲情,享受生活。这里座位有限,要不是侄媳预先订定,我们还没机会入座。
“处处替别人着想”,我觉得这是侄媳成功的因素之一。
老伴坚持要到大嫂家吃一顿饭,还专点她第二次来时吃过的“母鸡炖淮山”,那是大嫂的拿手菜;我则说简单就好,我上次来,和您一起到市场。您买的酱牛肉也很好吃;姪儿怕母亲操劳,说何必在家做饭菜,那么累,到餐厅去。大嫂却说没问题。
这是一次别有意义的午餐,可惜侄媳和侄孙要上班,未能参加。
大嫂厨艺一流,很用心,鸡汤香浓而清澈,连摆盘都很有艺术性,却又是充满家的味道,对侄儿来说是“妈妈的味道”,他毫不客气,连喝二碗鸡汤还意犹未尽。大嫂手脚伶俐,独自包办了大厨兼上菜服务员两职,不肯坐下来吃,我们夸赞大嫂,侄儿却说,“我做菜更厉害。这老母鸡和桌上羊羔冻的食材都是我买的。”
我觉得大嫂和侄儿关系特别亲密.又是母子,又是朋友。大嫂喋喋不休地方诉说什么乐事的时候,往往脱口说家乡话,侄媳十分敏锐,知道我们听不懂,就马上“翻译”;侄儿则是常常提醒她“说普通话!姑母、姑丈听不懂”,或者直接阻断她,说,“您听我说”。他们没有代沟。一个快乐的家庭!
离开常州,我祝愿:
大嫂快乐的家庭,一年更比一年好!
我最亲爱的祖国,一年更比一年好 !
我还要默默地向我未曾见面的大哥说:你的亲人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还要从小康走向富裕的祖国;你伟大的祖国和你亲爱的第二故乡柬埔寨,情如兄弟,号称铁杆。你在天之灵也必知道了?您也一定和大嫂一样,笑口常开!笑口常开!
全文三节 完
2023年12月1日
回国探亲归来后记于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