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1655889984)
(金边讯)在开展“零捕兽器”运动后,环境部与合作伙伴再次携手合作,通过宣传教育改变民众吃野味习惯。
环境部与合作伙伴于22日联合举办“第二届改变社会习惯运动”推介仪式,今年主题是提倡保护野生动物和反对食用野味。
参于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野生动物保育协会(WCS)、国际保育组织(CI)、国际动植物协会(FFI)、NatureLife/BirdLife和Wild Earth Allies等组织。
环境部国务秘书宁帕达表示,继开展“零捕兽器”运动后,环境部与合作伙伴再接再厉,开展第二项社会运动,以保护我国珍稀野生动物。
他指出,环境与合作伙伴经于今年3月宣布,计划在6个省份野生动物保护区开展“零捕兽器”运动,即蒙多基里、柏威夏、拉达那基里、磅通、桔井和上丁省。目前,该部和合作伙伴已在3个省份举行推介活动,即上丁省、柏威夏省和桔井省。
他称,此次改变社会习惯运动,主要是针对湄公河以东的省份,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来劝导民众停止捕杀和食用野味。
“我们必须摒弃认为吃野生动物肉和器官,能够发挥强身健体的功效……这是错误的观念,甚至有可能导致食用者感染危险疾病。”
他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展这项运动,将能唤醒和提高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特别是停止吃野味。
根据环境部和相关方面观察,国内各地动物保护区非法猎捕活动仍屡禁不止,特别是保护区内遍布大量捕兽器。
去年(2021年),环境部在全国保护区发现和拆除6万1611个捕兽器,比前年(2020年)的4万3270个,增加了20%。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调查也发现,近年来在保护区内发现的捕兽器激增,例如该组织从2013至2020年在蒙多基里省檖柏和普农比野生动物保护区共拆除了4千个捕兽器,惟单是2021年被拆除的捕兽器增加至1万2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