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耀辉
外国有一个楼盘,洗漱间坐厕成了“守门员”,心里在骂洗漱间的设计者属“猪”,但又不敢多骂“猪设计”,这是国内权威部门头顶“专家”之冠设计的“猪作品”,来自权威,不得擅自改动。
人们尊重专家,是特定行业上有较多经验和知识的人,包括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值得敬重。当是,专家不是万能的标签,尤其是当下,一旦被“万能专家”介入,简单的事,就变得高深和神话,错了也是正确,一幅“专家”权威不容“挑战”的恶心嘴脸。不要脸的是,这类“万能大头专家”还比比皆是,尤其是国内跨领域的“领导+专家”还在满天飞,国民嘲笑为“砖家”,除去背后的“光环”,啥也不是。
“砖家”是国民的一大发明。早年一档“谈话节目”中,一位退了休的高官就以“专家”自居,公开表示汽车与摩托车相撞,汽车必须负全责,理由很简单,汽车是“铁包人”,摩托车是“人包铁”,要向西方学习“尊重人权”。就连起码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都公然破坏,暗示摩托车驾驶员可以漠视国家交通法规。最要命的是,网上搜索才知,在任期间,该高官与交通行业毫不相干。
权利与专家没有丝毫的联系,而现实是权利与专家相等。某市一位市委书记喜欢被手下的马屁精称之“专家”,感觉很是爽,要求新区规划时把土地划成多块的“小田”型,称是利于吸引投资商开发。几年后城市发展很快,有投资商大手笔把多个“小田”变成“大田”开发成“绿色住宅”小区,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入住。不料,该市规划局要在小区内开通多条市政公路,称是已经规划的,引发小区大规模抗议,“专家”成了“砖家”的书记调走了,新任领导下令,依法纠正滞后的全部市政规划。
行政官员不是万能,尤其是在技术层面。某市长上任前原本就口碑不好,就在人们议论如何上来时,市长已经把“专家”的标签贴在了自己的头上。在市区规划主干道与“丁字型”路口相交时,强行把市政专家设计的地下通车隧道去掉,振振有词地谴责设计人员,政府花了这么多的钱财修路,为什么要“埋”在地下,市民和外来人能看得见吗。结果,该路口成了市区的巨大瓶颈点,为减少车祸,政府不得不在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出动大量的交警维护交通秩序,一个典型的“权利+砖家”的作品。
可怕的是,“砖家”误国还丢了国格。在金边,某地产商花巨资请国内一流的设计院设计楼宇,“专家”把房间与阳台之间的墙拆了,像国内北方一样,把阳台用玻璃封住,解释为“冬天”可以让阳光大面积直射进房间……胡说八道,当地可能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阳光”,更何况,柬埔寨没有冬天!
“砖家”就是贬义词。但是,最不靠谱的“砖家”却有着不俗的职称。在国内,晋升职称的重要“硬件”让人惊讶,除要求业务精通外,英语成绩是必须的,把选“人才”的条件之一,硬性视为能否“说写”外语的“硬件”,连独一无二的传统中医学者的称职晋升,也无理要求熟练掌握英语,滑天下大笑。国内评定职称,与外语有毛关系呀!
可悲的是,中国教育界把考生的外语成绩作为升学的必考;而称职评选机构,更是无底线地在丧失民族文化自信。如果以人口应用数为例,说汉语的人口占世界比例少吗?!中国已经崛起,为什么不信让汉语成为世界语呢?!至少,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汉语成绩上升到本国学生必学的“硬件”,仅仅视“汉语”为“外语”,由学生自由选择,有事,交给专业翻译与中国人打交道。
浙大教授郑强就针对国内英语学科给予无情地抨击。郑强认为,英语学科耗费了中国青少年大量的宝贵时光,因为过分地夸大了英语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英语就是一个语言工具。英语一直被当作主科,跟语文数学并驾齐驱,高耗低效,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实在是得不偿失。母语是英语国家语言环境决定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才有实用性,才能提高效率。郑强说,认为学不好外语就是文盲,是一种谬论。他举例说,日本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60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国,也不会英语,但并没有影响到其获得诺奖。他呼吁将英语踢出高考科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
中国华宇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是懂教育的人大代表,曾经算过学习英语的一笔时间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个学生要耗费5292小时学习英语。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学英语,小学生每天要花一小时,初中生每天1.5小时,高中生每天2小时。算下来,高中毕业,要用5292小时。而现时是,在很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了,其总用时5292只多不少。李光宇表示痛惜,觉得性价比太低。
显然,郑强教授和李光宇未否定英语(外语)的重要性,认为重视英语学习不是这个学法,全民学英语时代应该终结了。认为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英语在中小学可以改为选修课,让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和将来就业理想跟英语相关的学生去学习,其他学生可以不学,而把时间用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上。
醒醒吧,崇洋媚外的时代必须终结,实事求是地崇尚民族文化自信,才是强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