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time gif
Banner app copy
Cctimesw900xh150cm

随笔:把握教育尺度,回归育人本质,重视个体成长

华社
记者:
华侨学校山西外派教师 孙辉
2024年11月20日 17:35

作者:禄山华侨学校山西外派教师 孙辉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系统注入了崭新活力,亦提出了更高挑战。近期,禄山华侨学校组织的系列公开示范课及其研讨会中,陈玲玲校长提出的“让每位学生都能听得懂,并在自身基础上实现最大化提升,激发学习兴趣”的观点引发广泛关注。我结合多年来对晋源教办原主任刘俊提出的“度”教育理论实践,就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柬埔寨华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精确拿捏“度”,营造健康、有效的学习氛围,实现个性化成长的目标,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意见:

一、因材施教,精准定位。 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各异,尤其大家面对的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柬埔寨学生,他们更是拥有迥异的认知模式和兴趣倾向。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摒弃填鸭式教育,转而采用细致入微的方法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发掘其潜在才能。通过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不仅要满足学生的独特需求,更要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二、科技助力,适度融合。现代科技作为教育革新利器,带来信息传播便捷与资源共享便利。但在采纳新技术时务必审慎判断,避免陷入盲目的“炫技”陷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工具若能恰当应用于课堂教学,确有助增进互动性与趣味性,却不可取代面对面交流及实践经验积累。教师应将高科技与传统教育相融合,取长补短,让孩子们在享受便捷资讯的同时,不丧失亲身实践的乐趣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语言学习,文化浸润。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学习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对于非母语学习者而言,仅靠视听资料无法有效达成目标。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唯有针对海外华裔学生中文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其独特需求,采取沉浸式方法结合多样化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使语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学习的自豪感,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技巧,为今后步入多元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激发兴趣,释放潜能。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个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其中,无畏风雨,勇于攀登高峰。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更多元化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提出疑问、进行实验、发表见解,即使面对失败也依然能从中汲取教训,砥砺前行。如此,可以塑造出有韧性的性格,准备好迎接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五、“度”的哲学,平衡之美。刘俊主任所强调的“度”,意在平衡两个极端之间的微妙关系。不论是课堂教学管理,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都需要有明智的选择。我们要肯定学生每一次的努力与进步,用爱和鼓励支撑他们成长。同时,设置合理的规则与期待,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承担责任;我们要找到两者间的和谐点,既要激发学生潜力,又要避免放纵或压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正如初入职时,刘俊主任所说:“适当批评有益学生成长,教师须把握好‘度’。”而陈校长的观点也准确诠释了国际华文教育的根本要义——为每位海外学生量身定制适宜、高效的成长轨迹。在追求卓越教育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最有成效的成长路径。

总而言之,优质教育体现个性化关怀,借助科技优势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重视实践体验,唤醒学生潜能。在“度”的把握中,寻找最适合每位学生的教育模式,让柬埔寨青年一代在国际舞台上自信起航,迎接未来无限可能。

广告
Cc time w 1500 x h 600 px
Img 0477
Story cow   sep 2024 2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