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time gif
Banner app copy
Cc times web banner cn (2)

我在马德望联华学校庆中秋、迎国庆

华社
记者:
语合中心志愿者张自尊
2023年10月02日 16:45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有香甜的桂花,浓郁的月饼,混合剥柚子迸射出的酸涩气味,还有碧海青天上浪漫的融融圆月,乘着微风传来庄稼收获的声音。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几只萤火虫,试图在稀疏的枯草里躲避嘈杂的人声。对于农民来说,耕种有了好收成,对于文人来说,创作有了新灵感。中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时候,没有人不喜欢中秋。

但柬埔寨的气候不像中国的那样四季分明,这里是热带气候,只有雨季和旱季,现在正值雨季。我听人说,柬埔寨的雨季让人又爱又恨,它在的时候特别想它走,它走的时候又特别想它来。直到下雨跑上楼抢收衣服,和热得汗流浃背的时候,我才真实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又爱又恨”。我倒是很好奇,在没有秋天的柬埔寨,当地的华侨华人又是怎样度过中秋的呢?

早在中秋节的前几天,马德望卖糕点的店铺便陆续摆出了一桌桌月饼,我好奇地瞥了几眼,有平常见到的小月饼,还有从未见过的、像盘子那样大的月饼。若是不仔细看的话,和中国的月饼没有什么区别。我的味蕾被熟悉的景象唤醒,像是真的在咀嚼一般,鼻腔里充斥了熟悉的气味。

除了吃月饼之外,华人同事李老师还告诉我他们会拜月亮,比如插花、准备可口的食物等等。我告诉他们,我家也有拜月亮的习俗。《汉书·贾谊传》中就有提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夕月,就是拜月亮的意思,早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三代,中国就有了秋暮拜月亮的习俗。我感到惊讶,海外华人竟还传承着这个习俗。

盼了两天,同事方老师告诉我柬华理事会送的月饼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校长办公室领了一袋月饼。一旁的中国同事感叹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校长说:“要是想家了就看看我,我们都是一家人。”我深受感动。校长是华人,我们身上都共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渗透在每一位华侨华人的血脉,在中秋佳节发出了共鸣。

思乡是游子不倦的话题,中秋更是吟哦出不少传世名篇。远在柬埔寨联华学校支教的我,不禁想到了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国字形具有一种独一的妩媚,有几个字的结构,我看来纯是艺术家的匠心:譬如“秋”字,已是一个极美的字形,“愁”字更是文字史上有数的杰作。

屈原在月夜发出哲思,《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月亮究竟有何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我们喜欢月圆的美丽,但很少意识到,它在变得美丽之前经历了多少变化。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体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逢年过节,一家人要聚在一起,这叫团圆。团圆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是孕育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国人讲究团圆,团圆不仅是亲友的欢聚,还是瓷器、建筑等流畅圆润的中国美学,既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也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柔,又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刚。

由于中国农历和公历并行,中秋、国庆双节同庆是常有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说中秋是庆祝小家的团圆,那国庆就是庆祝大家的团圆。近日祖国举行亚运会,我的学生问我:“老师,中国是不是有亚运会?”我说:“是的,在杭州。”我的学生说她想要去,我感到很高兴。身处异国他乡,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

我们国庆恰逢周日,所以校长在周六给我们准备了国庆礼物。上午上完课,就看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摆着一盒糕点,星星状的金黄色点心和方块米糕恰好对应着五星红旗,感怀之余,我高兴地庆祝不用做午饭了。下午的礼物是柬埔寨式炒河粉,河粉用几片芭蕉叶盛着,一打开就能够闻到扑面的芭蕉叶的清香,如同一朵盛开在热带的美食之花。

我还记得在赴柬之前,母校中南民族大学的老师曾嘱咐我们两件事:一是作为国际中文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二是作为志愿者,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校长的祖籍是虎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用这句话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做好一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

前几日校长在我们的桌子上放了几个橙子,绿油油的,看上去皮很厚,像是未成熟的柚子,不知从何下嘴。校长说这是柬埔寨的橙子,并让林老师教我削皮。我以为和中国的橙子一样,在林老师还没削好的功夫,就把校长切的半个橙子都吃进肚了,校长才反应过来,告诉我这橙子是只吃汁水果肉,不吃内果皮的。以此跨文化交际的笑料结尾,祝祖国人民及华侨华人中秋、国庆快乐!(语合中心志愿者 张自尊)

广告
Cc time w 1500 x h 600 px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