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了全流程、全要素带妆彩排,绚烂多姿的焰火点亮首都夜空,更点燃了人们对冬奥时刻的热烈期待。正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里所唱的:“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在这个冬天,世界各国人民都迫切需要这样一场精彩纷呈、和睦友好、凝聚人心的冬奥体育盛会,为世界注入更多信心与希望。
以人民为中心
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文件——《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写道:“奥林匹克主义目标在于通过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类尊严与和平的社会。”这充分说明了奥运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服务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202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使之成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体现了奥运精神对世界人民团结合作、应对危机的重要意义。
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介绍,“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热场没有主持人,同时更强调人民性。”更“接地气”的环节是,开幕式暖场广场舞表演将由最小5岁、最大70多岁的表演者担纲,他们尽情展现不同的风采,表达中国普通百姓对冬奥会的期待。
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给世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常态化防控坚持“动态清零”的目标,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面临疫情防控巨大压力的同时,北京以最大努力和诚意,有条不紊地推进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力求尽善尽美,不放过每个细节。
助力每个奥运健儿圆梦
数年磨一剑,今朝锋芒闪。每名来到北京的冬奥健儿都力争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北京冬奥会致力于给广大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参赛体验和参赛环境,细致周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只为让奥运健儿体验一场完美的圆梦之旅。
北京冬奥会围绕“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想运动员之所想、谋运动员之所需,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医疗、交通、健身、娱乐、商业等各方面服务,让每名参与者都感受到魅力中国的好客之道。作为“运动员之家”,冬奥村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特色菜品,满足不同口味、不同宗教的特定饮食需求,处处体现人性化与包容。冬奥组委还将针对运动员群体科学制定防疫政策,打造管理涵盖抵离、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涉冬奥场所的分区分类安全闭环,确保运动员和市民安全。
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北京冬奥会都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北京冬奥会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碳排量接近于零,为世界首创。各场馆还大力采用风电、水电和光电等绿色能源,使冬奥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绿电”,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正如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表示,非常高兴和骄傲地看到北京冬奥组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巨大努力。北京冬奥会正在兑现碳中和的承诺,兑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由此可见,北京冬奥会无愧是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
传承历史 书写未来
1910年7月的《申报》曾刊登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称呼。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人再次回首这段历史,心中不由感慨万千,面对“奥运三问”,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北京申办冬奥的历程,每一步都彰显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2015年,北京获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之后,仅用时3个月便迅速成立了北京冬奥组委,半年后入驻首钢园区;2017年2月即启动了市场开发计划;2019年12月,为冬奥会提供运营保障的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21年7月,北京冬奥村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让世界认识了中国道路、学习了中国方案、领略了中国智慧。
经过不懈努力,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再过几天,全球目光将聚焦北京,来自世界各地的冬奥运动员将在这座底蕴深厚的“双奥之城”奋力拼搏、同台竞技,为波澜壮阔的百年奥运华章书写新的精彩的一页。(国际问题学者 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