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讯)由于洞里萨湖水位下降而影响鱼类繁殖,今年渔汛期产量预计将显著下降,降幅介于13%至30%。
每年12月,洞里萨湖水将倒灌入湄公河,用来制作高棉腌食“波罗福”(俗称“臭鱼”)的小鱼会在此时期高度密集,吸引众多渔民前往捕捞,许多民众也会到河边购买小鱼。
渔业行政总局指出,今年渔汛期是从12月20日开始,至12月26日结束,并鼓励民众在此时期购买小鱼,以制作“波罗福”。
农林渔业部长永沙坤于22日前往视察渔汛期捕捞情况时表示,今年渔汛期产量,预料将比往年下降13到30%,但这不会对民众制作“波罗福”造成影响。
他指出,2019年渔汛期产量约1万4320吨,今年则下降至9900吨,原因是今年雨季洞里萨湖水位降低,不适合鱼类繁殖。
无论如何,永沙坤称,虽然渔汛期产量下降了,但不会对生产“波罗福”造成影响,因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正在不断发展,今年产量估计增长了30%。
“我们还是有足够的鱼产量,来满足民众的需示。”
.jpg?1608868046)
水产养殖产量超越传统捕捞
根据农业部的报告显示,水产养殖业产量已超越传统河流或海洋捕捞产量;其中,2019年柬埔寨捕捞渔产量为32万6500吨,今年已下降至26万8000吨;水产养殖产量,则从2019年的30万7408吨,增至今年的40万0400吨,增幅约30%。
今年8月,洞里萨湖管理机构表示,由于出现多种因素,包括修建水坝、气温升高和其他领域用水需求增加,今年流入洞里萨湖的水量非常低,创下近23年来的最低纪录。
洞里萨湖管理机构统计,今年7月,流入洞里萨湖的水量只有2.6亿立方米,与7月份多年平均值(169.7亿立方米)相比,减少了167.1亿立方米。若与2019年7月相比(6.8亿立方米),也减少了4.2亿立方米。
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今年初至7月以来几乎没有降雨,这也使到湄公河连续两年处于低水位,使到位于金边的湄公河出现没有逆流的反常现象,这使到倒灌入洞里萨湖的水量连续两年偏低。
湄公河低水位问题已引起湄公河沿河国家的关注,其中由位于湄公河下游的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组成的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于8月7日发出呼吁,要求位于湄公河上游的中国和缅甸,以及委员会四个成员国,分享更多有关各自水力发电站运作数据,以便各国能对干旱和水灾作好准备。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每年旱季,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每当雨季来临,湄公河暴涨之时,汹涌的河水又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湖中,使洞里萨湖面积扩大数倍。
.jpg?1608868091)
.jpg?1608868321)